时间过得真快,离开故乡朔州城不觉已经五十多年了。平时虽说感觉不到什么,可是每当春节来临时,我的心中就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我的故乡,旺火和老杆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火药是中华文明古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焰火表演是中华民族节日的重要欢庆形式,是华夏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民俗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千千万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拿我们朔州历史悠久的焰火年俗——旺火和老杆来说,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说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点儿也不过分。
虽说我已年过古稀,过年再也不像孩童般那样急切和欣喜,但时不时也会激起阵阵涟漪,儿时过年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年关时节也禁不住会品尝回味,有时也还会莫名地打动自己。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模糊了我们的记忆,但故乡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的年俗,特别是旺火和烟火老杆仍然深深地印在我们这一辈人的心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后期,春节过后,家乡的年俗社火活动则转为以单位为主,尤以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三天为盛。当时主要由乡村和工商企业为主组织。大概过了初三,什么秧歌队、高跷队、旱船队就开始排练,耍龙舞狮的便开始糊补狮子和长龙。当时我们村大队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引得我们小孩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看热闹。
记得那时元宵节社火活动除了旺火和点老杆外,还有:猜灯谜、观花灯、耍狮舞龙、踩高跷摇旱船、扭秧歌唱大戏……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节庆活动便拉开了序幕。那时由于文化活动比较贫乏,就连离城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农村人也早早就进了城,他们有的住在了亲戚家,有的大半天四处游荡。傍晚,随着临街各单位门前旺火的燃起,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流光溢彩的灯笼和吐着红红火舌的旺火,满天的烟火和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有着不同特色的锣鼓喧天的社火队伍一个接着一个地入城,他们除了边游行边表演外,还依次给临街的单位和商铺拜年。我们小孩则或前或后紧紧地跟随着队伍,故乡的四大街八小巷要足足绕行几个时辰。那时每个单位都要给表演结束的队伍发红包,一是表达对社火组织者的感谢,二是图一个红红火火大吉大利。随着阵阵锣鼓声和人们的欢呼声的骤然升级,人流开始向北街操场的老杆那儿涌去,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过分,说是人头攒动也是恰如其分。
每当午夜时分,社火活动逐渐进入最高潮。随着第一层老杆的燃起,一阵紧一阵的锣鼓声又响了起来,舞龙耍狮的队伍围绕着老杆正三圈反三圈地来回旋转,老杆烟花也逐层点燃节节高升。只见十几米高十几层多的老杆层层相通万炮齐发妙不可言,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层层巧夺天工的烟火效果和各层的异样和不同,震耳欲聋的猛烈的焰火声和直冲苍穹的火光如闪电雷鸣,令人心潮澎湃群情振奋。最后焰火直冲象征风调雨顺预示畜肥年丰的斗子,此时燃放的爆竹声已经响彻了云霄,点亮了整个故乡的夜空。真的是:三打金蛋炮打灯,猴子尿尿满天星,层层喷火天地红,斗子开花兆年丰……
如今我已七十挂零,家乡的年庆社火也早已花样翻新。除了传统的项目外,还新增了花车巡游、威风锣鼓、文艺汇演等等;还有雪地和冰上项目近年来也是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外地游客的心。但是,唯有旺火和老杆仍然让我情有独钟,仍然萦绕在我的梦中。期待今年元宵节期间能够再看到旺火和老杆的身影;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再身临其境,再一次观看故乡魂牵梦绕的社火活动,圆我六十多年的儿时梦。(贾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