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也说“谁院”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文化

在距朔州市区约二十里的张蔡庄乡寇庄村,有一座用全石砌筑的朔州民居——谁院。

“谁院”,又名十二连城,建成于1932年(民国二十年),前后耗时近10年时间,是清末举人李树洲的宅院。“谁院”二字是当时任朔县县长纪泽蒲所题,主人的原意为谁住就是谁的院。三年前被朔州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集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为一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独具创意,别具匠心,黄土风情浓厚,民风民俗浓郁,是朔州民间建筑艺术的瑰宝,同时它又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和朔州历史文化元素,为世人所罕见。

追寻“谁院”历史可以发现,其主人李树洲祖籍洪洞大槐树,山西朔县人,是清末晚期的举人,早年与山西军阀阎锡山同时留学于日本。其家族曾有“一门七举人,叔侄两留洋”的美名。李树洲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为人通达。他生逢乱世,家国多难,在留学期间参与了众多革命活动。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归国后力求报效祖国。历任宁远(今内蒙古凉城县)知事、山西警官教练所主任、长芦盐运司主任等职。在职期间他自筹资金,兴修水利,引入山洪灌溉土地,解决了当时朔县不少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李树洲心胸豁达,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思维超前,由于国家时局的动荡,无奈之下时而从政,时而从教,时而农耕,时而经商,一辈子广积财富,遂建起了“谁院”,有人称“一块石头一块银元”,可见耗资之巨大。因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李树洲的后人及亲属曾经受到了牵连和冤屈,此处不提。

“谁院”外观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城堡,整体建筑呈“回”字形,全部用石头砌成,院内共有五十六孔窑洞,有家人的正厅、会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还有粮食加工、储藏和饲养牲畜的地方以及长工居住的过庭,其中有十二孔窑洞相互连通,故民间百姓亦称“谁院”为“十二连城”,除此而外,还有地下室、暗室及暗道,据说暗道直通村外的河沟。

“谁院”的东北面、东面、西南面分别开有一扇大门,当数东北方向大门最讲究,应该属于正门。大门呈拱形,门洞是一整块花岗岩,上书两个大字——谁院。旁边空白处用方正小楷写成的关于“谁院”名字由来,经多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左右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为:“半村半堡”,下联为“可读可耕”,意为“谁院”像村也像堡,其“主人”可读书可耕田,对联下方镶有精美的浮雕,左侧为雄狮滚绣球,右侧为母狮戏幼狮,并配以祥云背景,动感十足。

“谁院”的西北角处建有石头台阶,可直上窑顶,窑顶全部用方砖铺成,平整光滑,可以晾晒粮食。站在窑顶环顾朔州大地,满目青翠,景色秀丽,气象万千。

“谁院”二字折射出战乱年代地方绅士的生活状态,他们整日笼罩在朝不保夕的阴云中, 就连自己建的院子最后都不一定就是自己的、谁住就是谁的院的无奈心态着实让人感到凄凉,同时“谁院”也传承和弘扬了山西的历史人文精神和晋商精神的光辉。正如一位学者感慨道:夕阳西下,古堡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下,静默无声,脚底的每一块石头,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昔日的辉煌……

(本文作者系朔城区五中退休教师 高文山)

[编辑: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