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应县紧抓全省“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文旅康养发展新机遇,围绕独特丰富的农业资源,确立了“建设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目的地”的战略定位,部署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全面展示应县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助推应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取得新飞跃。图为白马石乡5000亩油菜花种植基地花开旺盛,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薛礼伟摄
走在应县乡村的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村“两委”大院、主街道路灯杆上鲜红的党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清晨,村民们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跳起广场舞,晚上在文化活动室学习党史和农业科技知识,小康梦圆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应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20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45元,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精准施策,红红的日子火起来
近年来,应县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决战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持续发展,达到乡村振兴目标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应县县委、县政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先后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行动方案》等文件,派驻乡村工作队22支、驻乡村干部68名、驻村第一书记22名,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保障。
夯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提升群众幸福感。“十三五”期间,应县把易地搬迁建档立卡人口1002户2704人,14个集中安置点全部规范达标,筑牢产业就业硬支撑,使搬迁群众更好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按照“四到两确保”要求(即:就业人员精准到户、就业岗位落实到企、就业收入确保到钱、就业服务扶志到位,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全县务工就业人数明显高于上年;确保脱贫户工资性收入达到监测线),组织全县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共3110人,超出2020年3033人2.54个百分点,其中省外务工520人超出去年490人6.12个百分点,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
多措并举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义务教育方面,出台了《关于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做好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学生全部建立了就读台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的学生进行了送教上门,实现疑似失学动态清零,辍学率为0。基本医疗方面,全面摸排脱贫人口参保状况,实现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边缘人口等特殊困难人群参保率均达100%。针对门诊慢性病新增人员由原来一年两次集中认定调整为,建档立卡脱贫人员随时提出随时认定,让脱贫人口及时享受到慢性病医保待遇。住房安全方面,重点对建档立卡等四类重点对象和易致贫户住房安全进行了再次摸排,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方面,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240元,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补贴分别从2020年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6元和每人每月89元,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的日子一天天火起来。
多业并举,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去年以来,应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围绕市委“123321”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在“三个一”(严守一条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健全一套机制,构筑防贫监测预警体系;贯穿一条主线,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下,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开了一系列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化乡村振兴措施,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今年以来,统筹5900万元资金,实施蔬菜大棚、冷链物流和羊肚菌种植等41个产业项目,助力产业振兴。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年内计划新增设施蔬菜面积4805亩,目前,已建成3189亩,其中日光温室181亩、全钢架大棚3008亩,秋收后全部完成。积极推动药茶产业发展,正北堂药茶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年产200吨黄芪养生药茶生产线建成投产,恒山系列“跑马梁”黄芪商标已申报注册。草牧业加快发展,新增牧草种植5000亩,新建标准化养猪园区3个,国新能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力争年内完工。不断加大美丽乡村观光旅游宣传力度,将小石口、北楼口、跑马梁、茹越口等景点融入全域旅游圈,建设生态环境优美、边塞文化浓郁的南部山区乡村旅游带。如今年在白马石乡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之“文旅融合花作序·康养应县等您来”油菜花观光节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一大批网红前来打卡采风,通过官方媒体以及快手、抖音等新兴媒介,让“网红大咖”大力宣传营销全县优质农产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县逐步形成下社镇的设施蔬菜、义井乡的大棚香瓜、臧寨乡的牲畜养殖、大临河乡的农产品加工、南河种镇的冷链物流、杏寨乡的林果经济、下马峪乡的康养旅游、白马石乡的特色种植和黄芪深加工等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紧紧抓住全市打造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和“北肉”主产区,构建百亿级乳业、肉业、粮油蔬果药茶工贸产业链的机遇,持续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构建现代多元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是下社镇石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天礼第三年种大棚蔬菜,仅仅两座大棚就能收入2.6万多元。加上菜土豆、玉米等作物,全年收入在5至6万元左右,养活全家人没问题。王天礼竖起大拇指自信地说。石庄村多数村民像王天礼一样以种植为主,经济收入可观,石庄村也已成为全县的“明星村”。近年来,下社镇为了带动全镇贫困户发展生产、提升内生动力,镇里以15个行政村为股东,投资136万元在该村建起了54座移动蔬菜大棚,建成了“下社设施农业扶贫基地”,并成立了“应县先飞设施农业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扶贫基地的经营管理。该公司吸纳王天礼、杨亮仕等17户农民种植经营大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运营,带动全镇15个村的集体经济增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每年镇里的设施农业收入都给我们贫困户发福利,加上我们自己有收入,我们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王天礼得意地说,“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100元。”
“六乱”整治,农村的环境靓起来
南河种镇上甘港村村村民张振华说,以前环境脏乱差,想着村里面啥时候也能像城里面一样干净,没想到想啥就来啥,感谢政府的政策好,现在我们村巷子硬化了,种上了花草,各家有了卫生厕所,真是日子越来越好了!
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应县及时安排部署,广泛发动干群参与,强化督导推动,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截至目前,全县21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192村参与了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活动,17个村被评为全县市级以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7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南河种镇北河种、西堡、上甘港村、镇子梁乡赵家湾村、臧寨乡萧寨村、杏寨乡张庄村和下社镇石庄村)。
过去,上甘港村环境脏乱差严重,村民牢骚满腹。通过“六乱”整治后,村里的环境变美了变靓了,人心也变顺了,打麻将的、闲抬杠的少了,老人小孩在广场锻炼身体,男女劳力都在大棚、田地里忙活着,为多打粮食、多挣钱而奔波着。2020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下一步,应县将坚持清单式管理机制,以目标清单引领部署,以专题清单破题解难,以执行清单强化落实,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取得全面胜利,让农村环境真正靓起来。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应县正信心满怀、昂首阔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能源绿都、塞上明珠作出应县贡献。(贾舒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