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山村致富“领头雁” ——平鲁区脱贫攻坚一线故事札记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区县动态

 这些日子,平鲁区下木角乡井儿上村的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17户村民在村委会主任陈继武的带领下,在村边闲置的土地和山上的荒地上栽种苹果、榛子等经济林木。据初步测算,果树挂果成熟之后,以每株收获200斤计算,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参照,每斤2元,每株树的毛收入就是400多元。每户光是果树种植就会增收4000元以上;同样的计算方法,榛子也会增收4500元左右。贫困户有了这样的增收项目,就会进一步使他们远离贫困,实现真正的富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员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外部条件,起着带头拉动作用;而群众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体,其内生动力至关重要。在平鲁区,有为摆脱贫困谋求幸福而不懈奋斗的普通群众,也有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示范作用,带领着乡亲们共同奔小康的共产党员,他们正用汗水和激情描绘出一幅幅新时代壮美的画卷。

 六百户村里开新局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平鲁区凤凰城镇六百户村,土地贫瘠,再加上没有任何地下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所以,一直没有走出贫困。如何破解困局,脱贫致富,成了横在六百户村乡亲们心头的一道坎。

 精准脱贫为六百户村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年65岁的老党员李儒,不仅是六百户村的村委委员,还是海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当家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李儒和六百户村“两委”班子思路清晰,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来提振村民信心,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以海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李儒带领乡亲们扩大特色种植规模,种植莜麦200亩、油菜240亩、玉米200亩。并兴建了面积约50余亩的杏园,栽种杏树2000株。合作社的庄稼地里、新栽种的杏树林都有贫困户的身影,光靠这一项劳动,每人每年就可增收850元,同时也为六百户村的长久稳定发展走出了新的一步。2019年3月,经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六百户村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李儒和村民们在杏园的近旁新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三个,建成面积240平方米的阳光板房,聘用贫困户参与其间,为自驾游的游客提供休息和餐饮服务,凸显旅游扶贫的特色,拓宽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没有人应该注定贫困,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借着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的良机,李儒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计划下一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让贫困户承包刚建起的三个大棚种植蔬菜瓜果,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命运,和全体村民一起奔向小康。

 西夹道村“牛状元”

 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平鲁区委、区政府的帮助扶持下,用劳动和智慧改变了生活。

  平鲁区西水界乡西夹道村村民王日升,一家5口人,夫妻二人依靠种40多亩地维持着生活。王日升家的两个孩子考上了研究生,高兴之余,孩子上学费用的庞大支出使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为帮助王日升一家脱贫,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几次登门帮他谋划脱贫项目。“我年轻时和父亲养过牛,有经验,还想靠养牛脱贫。”王日升和前来帮扶他的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说出自己的想法。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几经商议,认为王日升家是因学致贫,他和妻子都有劳动能力,而且都不是懒人,可以通过区里实施的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筹措资金发展养牛产业。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帮助下,王日升用筹措来的资金购买了14头母牛,开始发展养牛产业。2019年,王日升在自家地里种植了10余亩高产玉米,亩产均达到1000多斤,玉米和秸秆成为了这群牛的口粮。一年累计出栏10头牛,纯收入8万多元。现在栏内还有25头高产牛。再加上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的收入,年纯收入达9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王日升感觉这几年自己养牛挣了钱,自己也积累了一些养牛经验,可以为村里村外有发展养牛产业意愿的乡亲上门服务,并提供种牛,这对自己、对乡亲们都是一件好事情。于是,王日升骑着他的摩托车,为有养牛意愿的人开始上门服务。自己的种牛不仅覆盖到全村,而且已经向外村延伸。现在,在王日升的带动下,同村有11户村民开始养起了牛,其中有4户贫困户,户均发展到了20多头。

 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和斗志,是激励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谈及脱贫后的生活,王日升激动地说:“勤劳能致富,只要不懒惰,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养牛让我能供起两个研究生,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有了党的好政策,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烨明农牧助脱贫孟夏草木青,农时不负勤。

 在平鲁区下木角乡边庄村的荒山荒坡上,由烨明农牧合作社栽种的各种药材已经露出嫩绿的新芽,生机盎然。烨明农牧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月,这是一家从事中药材种植、良种引进及其培育、加工、销售、技术培训、信息咨询项目的农牧合作社。

 烨明农牧合作社法人代表李小云,2015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财会专业。而此时,正是烨明农牧合作社凭借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急需高层次管理人才而招贤纳士的时候。李小云毅然放弃了在城市发展的机遇,回到家乡投身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队伍中。2018年,李小云参加全省第十一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种植经营管理培训班的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农牧种养殖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培训,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2019年底,合作社建成纯生态且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8800亩,带动当地农户种植中药材达到2800亩,所产中药材均由合作社订单收购,解决了种植专业户的后顾之忧。

 为了更好的带动周边村庄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李小云带领烨明合作社在区、乡政府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农户就业”的模式,增加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入。同时,合作社用工和土地流转优先考虑贫困户,为企业扶贫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仅以2018年为例,合作社共流转下木角村、边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耕地370亩,流转支出费用42200元,户均年增收2220元。

 好日子没有终点,脱贫只是第一步。下木角村的贫困户支春业老两口已经年过花甲,丧失了劳动能力,再加上一个有智障的儿子,一家人长期深陷贫困之中,是烨明农牧合作社为他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合作社先后以不同期限流转他家东甲湾耕地55.6亩、芦草地13.7亩,每年流转费用13449元;下木角村贫困户张兵,因供养子女读书和自己身体等原因,生活困苦,合作社以不同期限流转他家东甲湾耕地8.9亩、下坪耕地5.2亩,每年流转费用3340元。张兵夫妻二人还被合作社录用为固定员工,二年工资共计106800元,彻底告别了贫困,走向了新生活。 (谢宏 范磊 焦维斌 王华)

[编辑: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