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朔州:春日奋进正当时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综合新闻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重大项目全面提速、招商引资全力以赴、各大企业复工复产、能源保供交出亮眼成绩单、各行各业消费持续复苏……新春伊始,GDP突破1500亿元关口的朔州,以稳经济49条措施和27条接续措施、服务业恢复发展16条措施,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减负前行,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处处热火朝天、人人干劲十足。

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做优低碳硅芯产业链、持续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因改革而生的朔州敢闯敢试敢干、敢为人先,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把右玉精神转化为发展澎湃动能

1月4日,朔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号召全市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集中力量锻长板、补短板,全力抓好今年经济工作。

2023年开春,政府和企业和衷共济、勇毅前行,要全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朔城区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平鲁区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项目集中、应县聚焦“十大平台建设”打好政策“组合拳”……各县(市、区)、各经济开发区抢开局、拼起步,蹄疾步稳。

1月28日,节后上班第一天,朔州市委理论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号召朔州市干部群众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去,努力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比学赶超。

1月29日,朔州市政府召开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第一次盘点会议,发出了“大干实干、早干快干,高质量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动员令。

2月10日,一场主题为“以商招商促发展凝心聚力创未来”的招商引资推介及项目签约会在朔州经济开发区拉开大幕。现场共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达46.95亿元,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

不仅有元气满满的精神状态,更有货真价实的实招硬招。持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体系……朔州接连出台政策措施,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朔州抬高标杆、自加压力、开年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1月26日,记者走进怀仁市壬山滑雪场,迎面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一派热闹的景象。滑雪场负责人常晓斌说:“滑雪场自2022年12月10日开业以来,客流量每天都能保持在300人左右,让游客在欣赏迷人美景的同时,还能体验更多的冰雪项目。”

措施得力,烟火气又回来了。朔州市通过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把冰雪资源与周边明长城、雁门关、广武古城等历史古迹深度融合,致力用一季的雪带动四季的发展,将旅游与文化、体育、民俗等有机结合……16条新举措助力,朔州文旅市场加快复苏。今年前两个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量和旅游消费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人员流动加速,市场持续回暖。春节期间,朔州多家餐饮店正常营业不打烊,部分餐馆“一桌难求”。

1月27日,在怀仁市佳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对新研发的一款软胶囊生产线进行测试,这家有20多名国内一流研发人才的公司目前已经取得了数十项国家专利认证。公司董事长贾文俊说,他们将把对未来的信心转化为实干的动力,培育优秀技术创新团队,实现产品多元化、精细化。

政府有措施,企业有信心。在一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一种N型电池,它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4.6%,比传统电池高出1.1个百分点,就是这1.1的增长,放在一个1GW的光伏电站,同等自然条件下使用这种N型电池每小时可以多发4500多度电。

以项目之“进”,促开局之“稳”。朔州市发改委重点工程科科长赵阳介绍,全市2023年拟建设项目共769个,总投资3314.7亿元,年度投资627.8亿元,是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的1.7倍,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措施“雪中送炭”、服务“锦上添花”。为实现“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目标,朔州开辟项目审批一站式“绿色通道”,组建“一对一”服务团队,明确专人负责,实行全程帮办代办,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开门稳”“开门红”。

增强实体经济“看家本领”

2月7日,在怀仁市陶瓷E镇,陶瓷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接收订单、下派发货等工作,从去年九月份以来,网络零售额超过4000万元。怀仁市商务局局长宋星童说,“作为全省第一批乡镇E镇培育试点之一,我们积极整合区域内63家电商企业,12家陶瓷企业,先后打造了多个爆款产品,既提升了当地陶瓷产品美誉度,也释放了陶瓷产业的潜力。”

“山西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怀仁陶瓷’作为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予以培育,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将努力推进以陶瓷原料及深加工、陶瓷配套和制造服务、陶瓷文化创意等为延伸的陶瓷全产业链集群建设,不断提升‘怀仁陶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专业镇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展望未来,怀仁市委书记丁裕信心满满。

锻长板、补短板,畅通产业循环。开年以来,在位于山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赢胜(山西)陶瓷纤维有限公司里,一台台设备有序运行,一块块纤维毯穿梭往来,各环节衔接顺畅,全力以赴拉满生产“进度条”,这家以煤矸石为原料的绿色工厂,每年可消化煤矸石16万吨。

围绕七大重点产业链,朔州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生态主导力、关键环节掌控力的领军企业,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创新企业孵化服务链条,稳妥有序推进智创城建设,推动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列入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7家。

拓上游、延下游,塑造长期优势。在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通过改进技术,优化工艺,让一块块劣质煤转化成一袋袋白色合成氨产品,每吨能提升附加值600多元。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敖亚东告诉记者:“2022年,公司在疫情期间生产未中断,实现了全产全销,圆满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营业收入达到19.5亿元,利润6.1亿元,创投产以来历史最高,2023年力争完成全年58万吨硝酸铵生产任务。”

把上下游连接成“咬合的齿轮”,朔州努力推动新兴产业链条集群发展,实现一通到底、安全可控、精益高效。在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以打造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区为契机,依托“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布局能源互联网,将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大硅片等硅芯全产业链,到2028年,园区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硅芯产业基地。

从企业落地到园区集中,再到产业集群,朔州加快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做大做强“链主”“链核”企业,举全市之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母”,形成了低碳硅芯产业、新材料、高端陶瓷、高端装备等产业链,重点集群规模已占规上工业半数以上。

各类生产信息在屏幕上一览无余,大型工程设备实现在线调度、无人作业……在麻家梁煤业有限公司的中控室里,调度员通过网络平台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管控,实时查看工作面运行状态,对井下人数、带班干部及人员行动轨迹进行实时跟踪,为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朔州数字产业智能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做到了“心中有数”。截至2022年底,朔州市累计建成5G基站4446座。同时加快采掘业、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年产180万吨及以上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全部开工,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6处,数字经济规模效益日渐显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为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增强实体经济“看家本领”,今年,朔州还开展了银行与企业“结对子”活动,重点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无贷户”等客户融资需求,实现精准投放信贷资金,提高首贷获得率,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目的。

数据显示,1月,全市企业贷款新增39.8亿元,同比多增15.3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总量的94.5%。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9.4亿元,同比多增2.2亿元。

目前,在朔州,金融和实体经济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共同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能源保供 彰显大担当

“掘进机位姿误差≤0.1°,钻机准备启动。”2月23日,在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三矿的地面控制室,工作人员按下“一键启动”按钮。随即,39204工作面上的采煤机开始运行,新采的“乌金”顺着运输带向矿井出口方向缓缓传输。

作为国字号企业,中煤平朔集团去年承担了朔州1608万吨保供任务的63.4%,原煤的产量由过去每天的5.5万吨增加到现在的7万多吨。今年一月份,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煤矿完成原煤228万吨,实现首月“开门红”。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不松懈、能源供应持续紧张、煤炭保供压力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朔州把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核增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完成能源保供任务。成立了保供工作专班,出台《朔州市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方案》,及时掌握和解决煤炭生产和涉煤运输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朔州市98家煤电企业5万名职工坚守保供一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矿工精神,万众一心保安全,争分夺秒创高产……

中煤华昱公司按期完成“换签补签”工作,签订中长期合同1300万吨,有效发挥了中央企业能源保供主力军作用。西易能源集团提出了“三保”,即保长协,争做“明白人”;保生产,勇做“急先锋”;保外运,当好“压舱石”。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提出了“保供生产过年不误、雪天不停”,日出煤由过去的1.2万吨提升到1.5万吨。

2022年朔州全市累计生产原煤21600万吨,同比增加2833万吨,增长15.1%,产量位居山西省第一。同时,煤炭保供产量完成17046万吨,超省定目标419万吨,山西省排名第一。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量13751万吨,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煤矿核增产能770万吨,超山西省定目标任务40万吨,超额完成了山西省下达的能源保供任务,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能源保供除了煤企发力之外,朔州电企也全力攻坚。2022年朔州确定并实施35千伏及以上规划项目16项,按期开工七里沟220千伏主变扩建等12项新建工程,220千伏林海站在省内首次应用一键顺控方式成功启动,高家堡风电等11座新能源场站顺利完成切改,白玉山风电等14项、101.68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顺利并网,朔州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700万千瓦。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电网供电能力、可靠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2022年,以保障朔州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国网朔州供电公司快速响应企业用电需求,全年售电量完成100.21亿千瓦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与此同时,朔州还加强35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全面提升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先后完成33条高跳闸线路治理,不停电作业次数同比增加155.3%,配网供电质量明显提升。其中,小微企业全面实现城乡160千伏安及以下接入,累计节省用户投资1600万元,并完成5.1万户“清洁替代”接电改造任务,高标准建成10个乡村电气化项目,足额结算光伏扶贫电费3722.5万元。

科技赋能 制胜新赛道

2月28日,在朔州经济开发区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内的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全氟离子膜生产线上,一张张薄如纸的全氟离子膜,从成膜一体机上“流”了出来。

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综合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与液流电池核心隔膜材料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及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内隔膜材料生产、销售及服务。“全钒液流电池是大规模、大容量、长时、高安全性储能的首选技术。适合于4小时—12小时的中长时储能,而且使用寿命也极具优势,在100%充放电循环下,循环次数可超过2万次。同时,在它全生命周期内,能量保持率都可以达到100%。”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孟青向记者介绍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朔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能源革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优势特色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全市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众创空间4家(国家级1家,省级3家),星创天地6家(国家级5家,省级1家)。

“创新是科技的种子,产业是科技的果实,只有不断研发适应发展的种子才能提升长果子的实力。”朔州市科技局局长连彩霞说,朔州市在研发经费投入上,从2012年1.2亿元增长到2021年2.3亿元,增长91.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0.11%增长到0.21%。

“让群众近距离了解机器人可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探测、搜救、灭火。”3月5日,在位于朔州市平鲁区的山西中泰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内,智能机器人正在开展科普消防演练。

中泰特种机器人公司总经理郑奕生说,未来,山西中泰计划将特种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成为智能装备产业园,截至目前,按照国家级实验室标准打造的实验室已初具雏形。山西中泰中信重工开诚特种机器人朔州产业园项目拟于2023年5月建成,将达到年产2000台特种机器人,年产值20多亿。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产业强。朔州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紧抓省校合作战略机遇,以建设“12大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环境、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在乡村振兴和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为基层提供科技服务。

为优化“创新高地建设”环境,朔州先后出台制定了《朔州市支持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加快构建朔州市创新生态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整合精简各类报表和材料,减轻了创新主体的负担。2012年朔州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2020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9家,2021年达76家,到2022年总数已达98家……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朔州对创新发展的笃定和坚持。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

朔州将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敢”的担当,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努力实现新时代新征程良好开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记者 韩迎春 郭乔)

[编辑: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