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市残疾人事业相关工作新闻发布会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社会民生

黄河新闻网朔州讯(记者 杨婷婷)3月1日上午,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朔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朔州市残疾人事业在过去五年所做的努力和今后工作的展望和规划。朔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荣春,朔州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王彦俐,朔州市残联组织维权部负责人林敏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朔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始终坚持把残疾人工作融入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以构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服务体系为抓手,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等,对11192名未就业残疾人进行了帮扶调查,共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3582个,帮助283名高校毕业残疾大学生就业,为1564名残疾人提供创业培训、咨询、帮扶等服务,对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5248人次,实用技术培训1546人次,残疾人职业技能不断提升。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保险覆盖率和待遇水平。朔州市2406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15269名残疾人纳入低保,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万多人次,发放补贴4877.66万元,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万多人次,发放补贴8072.84万元。残疾人健康与康复服务精准度和覆盖率不断提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14665名残疾人接受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服务,其中:为0-6岁残疾儿童筛查诊断500名,疑似残疾评定12769名,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396名。为21219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6.58%,为12652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具适配,适配率100%。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康复机构10家,建设基层残疾人康复示范站点20个。朔州市残疾人基础设施建成五处,总面积18000多平米,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培训、就业等服务。为2364名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居家托养服务。全面贯彻落实《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支持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95%以上;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先后资助了500多名残疾人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以重要节日为契机,广泛开展了“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健身周”“特奥日”以及残疾人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推进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一是与朔州市司法部门紧密配合,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实施司法援助。二是强化信访工作,信访案件结案率达100%。三是加大对涉及残疾人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开展法律咨询,鼓励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支持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履行职责,拓宽人民民主参与和民主协商渠道,朔州市共有100多人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五是加大对残疾人的生活环境改善力度,687名肢体残疾人享受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343户重度残疾人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对社区建筑物、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和建设,解决影响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环境障碍问题,全方位提升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朔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未来五年,朔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将不断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有效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进一步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优待政策,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

二是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要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有效落实,丰富和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大力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不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援助。

三是健全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提供更加精准的健康和康复服务,不断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促进残疾人教育公平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

四是强化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要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不断创新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进一步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不断营造扶残助残文明社会氛围。

五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已建成市、县两级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适合市情的运行模式。推动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达到全覆盖。推进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精准化,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

六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以换届为契机,不断强化县、乡两级残联建设,实现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全覆盖,具备必需的办公场所和基本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好基层组织作用。不断优化残联干部结构,提升残联干部能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懂残疾人、知残疾人、爱残疾人、心系残疾人的高素质残联干部队伍。

[编辑: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