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瓷器中,我最迷恋青瓷,收藏最多的瓷器也是青瓷。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描述“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的瓷质,民国龙泉学者柳子青形容“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的瓷色,无不令人沉醉于青瓷。
青瓷为我国国瓷,瓷器名源于其制作过程: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成瓷呈现各种青色,故称“青瓷”。古籍中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器,均指青瓷。唐代的越窑、宋代的官窑、汝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等所烧制的瓷器都属于青瓷这一范畴。
青瓷素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自古享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唐人有诗赞之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青瓷有南北之分,两地青瓷各具特色。南方青瓷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可谓“类冰似玉”;北方青瓷胎体厚重,玻璃质感强,流动性大,釉面有细密的开片,釉色青中泛黄。不管是何种青瓷,从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为瓷器收藏者所痴迷。“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清《景德镇陶录》)
青瓷之美,不只是外形美观,更重要的是每一件(套)青瓷的“意境”,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诠释:含蓄、内敛、优雅、深沉。青瓷静默成景,却意境深远。
在我收藏的青瓷中,对盒类中的粉盒尤为倾心,其中5套粉盒均是北宋时期越窑的制品,它们的纹饰有凤凰纹、牡丹纹、双蝶纹、鹦鹉纹、菊花纹等,尤以鹦鹉纹为珍贵。制作工艺采用刻画结合与模印和印刻结合的手法进行美化,使整个瓷器底蕴丰厚、线条坚挺、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极具动感和美感,真可谓:“花分六出尽经围,古色穆然火色微。”
在我的收藏中还有一件上林湖生产的大洗,虽是青瓷中的小件,却也“小有姿色”。大洗的口径18厘米,高4.5厘米,四周刻荷叶纹,内衬荷花,釉色青翠,冉冉如生,大有“一阵和风万叶翻,丹霞翠羽缀睛川;开合舒卷随天意,真美原来是自然”的花中君子风范。其做工之精美,韵味之雅致,令人爱不释手,引以为珍。
3年前,我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到了一件青瓷莲花尊,尊高59厘米,口径13.1厘米,长颈、平唇、喇叭口、椭圆腹、高圈足底,全器饰青釉,釉薄而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晶润,雕饰莲花瓣、弦纹、粗绳纹、宝相花纹,采用刻线、模印、堆塑等装饰手法,高雅大气,华丽精美,完美融合了古代佛教文化与陶瓷文化。
“丛台澄泥邺城瓦,末若哥窑古而雅。绿如春波停不泻,以石为之出其下。”如今,这些青瓷静静地存放于我的藏品室——“春秋轩”中,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人事的更迭、世情的嬗变、艺术的精湛,也娓娓讲述着中国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现代文明的一脉相承。在时光嬗变中,感受青瓷上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件青瓷,一脉文明!(钱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