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父亲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文化

父亲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但他对我们的教诲时时刻印在我心里。特别是他热爱集体、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乐于助人、不计得失的宽大胸怀,让我感佩难忘。

父亲从土改起一直都是村干部。在4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为了村集体的事业,他敬业奉献、廉洁奉公,带领村民建学校、办加工厂、治荒沟、打水井,操劳半生。他到外地买机器设备时从来都是自带干粮,夜宿火车间候车室,宁肯自己受点罪,也不多花村里1分钱。他和村支书团结一心把村里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村里经常被县里评为先进村,他本人多次被县里评为先进个人、劳模。

父亲是一个只顾村不顾家的人。多年来没给家里添置过一砖一瓦,反而在生活困难时靠变卖家产度日。他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总是说:“我是村干部,你们在地里干活一定要比别人干得好,千万别搞特殊。”上世纪60年代,粮食紧缺,我们3个小女孩儿干完活悄悄拔了两个白萝卜。我拿回家后让母亲给家人熬汤喝。父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批评我说:“你记住,家里再穷也不能占别人的便宜,更不能占集体的便宜。你是村干部的子女,你敢拿,别人更敢拿了,这怎么能行呢?”父亲给了我5角钱让交给会计作为赔偿。其他两个人也把萝卜退还了。

父亲为人大方、热心助人。谁家遇到困难,父亲都会主动帮忙解决。邻里之间有矛盾或兄弟闹分家,他总是积极协调、息事宁人。村民谢连庚家里孩子多,老伴儿身体不好,生活困难,除了村里救济外,父亲瞒着母亲,把自己的衣服、鞋帽都拿给谢连庚穿戴。母亲知道后生气地说:“你只管把衣服鞋子拿给别人用,我点灯熬夜做衣服做鞋也不容易呀。”1979年,一位远房亲戚拴子从陕西宜川搬回老家生活,不久母亲去世无力安葬,求我父亲帮忙。父亲二话没说掏出100元让他先买急用品,然后把他家亲戚叫到一起说服大家帮忙,等拴子有钱了再还给大家。亲戚们见父亲一个远亲都这样热心,便有的帮钱、有的帮粮,将拴子的母亲安葬。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常常帮助左邻右舍,2008年汶川地震,80多岁的母亲主动捐了50元钱。

20年了,父亲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的脑海浮现,父亲的殷切教导时时在耳边回响,我一直谨遵他的叮嘱,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把他的好家风传承下去。

谢莲竹

[编辑: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