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站在历史坐标上告诉未来——《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纪略》评介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金融

马维东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编纂的《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纪略》(以下简称《纪略》),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这是该行打造的朔州金融文化成果“志”“略”“藏”“记”系列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2021年12月《朔州市金融志》出版面世后,编纂的又一部史志类精品力作,也是《朔州市金融志》极其重要的史料佐证,堪称朔州市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盛事。

“纪略”是一种仿纲目体例记事之书。所谓“纪”,是记载、纪实。如《史记》中的帝王本纪。纪事本末体作为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略”是简单扼要的叙述。因此,纪略者,政大事之文字记载。因记而不考故曰“纪”,纪而不详谓之“略”。

初次接触本《纪略》是在其公开出版后不久。鉴于年终岁尾,工作繁忙,无暇仔细研读,没有太深印象。后潜心研读,古朴典雅的装帧,还原历史的影像,资料翔实的记录,无不吸引着我,也驱使我多次实地走访编纂人员,了解到编纂成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通过仔细阅读后记,了解到该书编纂过程中,考虑到整体纂辑成本,遂将“藏录”与“纪略”合二为一,统称“纪略”。通过封面设计者面对面的详细讲解,对封面设计装帧的理念初衷、构思逻辑和深刻用意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通读这部金融专业工具书的信心和力量。反复阅读体悟全书,带给我无限的体验乐趣和丰富的专业滋养。请教、交流、研读的过程,如考古队员深入古迹遗址,在层层剥离中寻得珍贵的“宝藏”。深切感受到到该书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遂欣然命笔,编写此评。

沉寂档案抢救发掘 还原历史传承文化

2020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卫文江带领辖区金融人开始着手编纂《朔州市金融志》。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编纂人员深入档案库,埋首于浩如烟海的资料文件和故纸堆中,搬出一盒盒陈年档案资料,大家克服年代久远,雨淋水浸、霉变残缺严重,皮肤过敏等身体不适等重重困难,对已登记造册的和大量散乱混杂未能登记归档、超过脱密期的两类档案资料梳理归集,累计筛选出2800余份长期遗存仓库、乱堆乱放、无人问津的历史档案,并对其进行了及时性抢救和保护。这也为日后朔州市首部金融专志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公开出版发行奠定了扎实基础。

鉴于《朔州市金融志》版面、篇幅、体例等限制,此次筛选整理的大量珍贵资料未能入志编入,遂被辑选在《纪略》中全貌再现。《纪略》以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为基本单元,以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档案资料为主体,以钢笔毛笔手工书写、油笔复写、蜡板刻印、铅字印刷、计算机打印等不同时期史料原貌的影印件为载体,通过收集整理、编码扫描、繁简文字转换、电子归档、分类编辑和文献编选等流程环节,历时一年多编纂成书。

全书真实地还原了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自1949年9月成立以来至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见证了期间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的历史变迁,展示了驻地中国人民银行在党的建设、货币投放、信贷管理、人事和劳资管理、财务会计、储蓄业务、金融监管、安全保卫、纪检监察等方面的工作风貌和发展成就,记录了朔州金融人“其始也简,将毕也钜”的创业史、奋斗史!

纲目清晰渐次展开 上下对应贯通一体

全书分上、下两册,设12章,大16K本,1462页。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上限追溯至1949年,下限断至2020年。彩插页的个别人物及图片适当下延。以章目结构为主,体例统一规范,时序脉络清晰。《纪略》首设封面(封一、封二)、彩插页、凡例、序、目录。封面与彩插页共16页,155幅照片,并分别附注图片说明。分领导调研、组织建设、档案资料、荣誉嘉奖、工作会议、党团活动、技能竞赛、金融服务、金融宣传、职工文化10个部分。中列12章,依次为制度建设、人事管理、工作部署、业务报告、工作总结、先进模范等。章下设目,单体史料独立成目,内容完整。章下序概述全面精准,文字简洁明了。后列附录、跋。

书中上册编录1949—1998年档案文件94份,以文档扫描影印件为载体,分制度建设、人事管理、工作部署、业务报告、工作总结五章,呈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制度建设、业务开展、履职实践和曲折探索等。下册汇辑163份资料文件,116.6万字,在对上册部分影印资料重新标释,简、繁体对照,手写体、印书体转换的基础上,增加1999—2020年各类文件37份,以电子版文字方式,设制度建设、人员配置、工资级别、工作安排、先进模范、业务报告、工作总结七章编排。其中绝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出版,对研究朔州地区金融业发展历程和管理体制调整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书上、下册封面主色调分别采用栗棕色、赭黄色,古朴典雅又十分醒目。同时,用颜色区分上、下册也属封面设计的创新之举。上、下册首封均以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办公楼矢量图为背景,正中为“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纪略”书名,由书法家杜鹃题写;四周围绕传统回字纹饰,规整有序,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止于至善、繁荣昌盛;书脊题“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纪略 上/下 中华书局”20字;封二图案均为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上册封面正中为战国新城尖足布币图案。1963年在朔县罗疃村和阳高县均发现了新城布币。新城是雁门关以北最早的城邑之一,也是战国时期赵国在今朔同地区仅有的两处钱币鼓铸地之一。据《史记正义》和《括地志》两部唐代史书所载,新城就在如今朔城区梵王寺村一带。新城尖足布币十分珍贵,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处均有收藏,属于珍稀品,朔州地区悠久璀璨的钱币文化可由此一窥。封底影印“朔县人民政府”人事调动专用印章图样,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正中图案为清朝三式钱,钱正面文“顺治通宝”,背文左“阳”右“一厘”,为权银钱,“一厘”二字为折银一厘(一厘折银一分,十分折银一钱,十钱折银一两)。孙仲汇等五人编著的《简明钱币词典》将此枚钱币确定为5上,较为珍贵。

下册封面正中为东周方足布币图案。1963年阳高县长城乡天桥村出土的一万余枚布币中,只有一枚金文东周布币,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首枚东周布币,堪称稀世珍品。封底为1999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分行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朔州市中心支库”“国家外汇管理局朔州市中心支局”之后的牌匾影印件。

整体来看,看似简约的封面设计,在细节中融入了大量跨越时空的传统元素,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散发出丰厚的历史文化韵味。从编纂者精选的彩色影印中窥见了中国古钱币、书法、印章、匾额文化的时代风华,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广阔空间,进一步坚定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不竭动力。也深刻体悟到编纂者在细节中刻意凸显但无斧凿之痕地宣介、普及和弘扬古钱币、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彰显出中华传统文明愈久愈光芒四射的历史逻辑。

纵观全书,具有系统思维、整体视角、贯通融合的特点,能够感知其逻辑缜密、体系连贯、脉络清晰。上、下册采用照应手法,相互联系,有统有分,贯通一体。特别是上册,本着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档案原貌、客观还原史实的原则,采用明显迥异于传统纪略的风格,以原样档案影印件版式,逼真还原原件,保留了非常大的信息量。如不同时期制度规程、工作部署、人事档案、信息简报、报告总结等,以及党政公文版头、主体、版记,收发文、公文传阅的原始痕迹,档案卷宗的标签印记,让读者能够从历史角度宏观了解其发展轨迹,身临其境般一睹前辈往日的风采,实属创新,令人震撼,让人折服。同时,首开党政公文繁体变简体的对照先河,为专业研究人员和科研机构比较研究不同时期规范党政实用公文格式、文种选用、文稿起草撰写与处理,以及机关文风折射出的干部思想作风变化很有帮助。也为研究朔州市域金融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政材料,史料价值极高,殊为珍贵,值得珍藏,加以研读。同时,深度挖掘出档案的文化价值,实现对历史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为借鉴前人的智慧和力量,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提供了丰厚滋养和精神支撑。

穿透朔州历史时空 填补金融文化空白

《纪略》以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多维度交织的视角,对朔州金融发展史上中国人民银行驻地机构重大事件、过程,通过图、表、述、记、录、影等形式,进行了全景式的实证“复盘”,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和精神财富标识,鲜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县、市金融事业,70多年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勾勒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积小致钜的壮美图景,成为党领导金融事业波澜壮阔、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历史的一个“微缩影”。

该书鲜明突出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如20世纪70年代工作总结中,“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思想行动纲领,贯穿于那个年代金融工作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落地实施;再如,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再现档案文书原貌,下册除对文稿中个别特别有语病的内容适当修正外,保留符合当时社会语境的词汇和用语,以“错别字”的形式实现“原汁原味”的留存,此举更能体现时代背景,更富有历史韵味。这些珍贵资料的留存,以时间搭桥,建立历史的时空框架,构建起明晰的发展轴线,丰富辉煌的脉络图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独属不同时期阶段朔州金融的历史延续,实现了资料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达到了旨在拨开时间尘埃迷雾,探寻历史跌宕“回响”的目的,为朔州市金融文化的建设赋予里程碑式意义。

序立足“存史资政、鉴往知今”理念,围绕全书内容,从机构沿革演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概述了70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作为党的金融事业在朔州的推动者、参与者、建设者,始终坚守金融功能本源,矢志不忘金融为民初心,积极履行央行职责,开拓创新、主动作为,不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光辉历程及巨大成就。一串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蓬勃发展、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幅攀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全面提升、抵御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日趋增强的数据,讲述着朔州市金融业70多年来奋进的故事;一幕幕民生殷实、产业兴旺、生态优美、创新发展的成果,描摹着朔州金融业70多年来巨变的景象;一份份时代答卷、传承积淀、薪火相传,书写着朔州金融人高举旗帜、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续写华章的铿锵步伐。

制度建设部分,集中选编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80年代、90年代规章制度,清晰展现了中国人民银行驻朔系统制度建设走过的不平凡足迹。如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各种制度规程,1954年信用合作社决算办法,1955年掌握采购农副产品放款参考提纲,1961年调整农村信用机构与信贷管理体制方案,1969年下团堡公社贫下中农管理信用社办法,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财务管理制度,1985年朔县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分行加强“三防一保”工作意见,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机关财务包干费用管理办法,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各县(市、区)支行业绩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

人事管理部分,集中选编1952—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驻朔系统机构改革、人员配置与变动、工资管理及模范评选等档案文献。整理了从1949年供给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察哈尔省分行实行薪金制,1954年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第一次工资级别确定,并有工资分,1984年工资配套改革的详实资料。工资级别中,编选了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朔州分行、朔州市中心支行在1954年、1963年、1971年、1985年、1995年和2012年工资改革且变动幅度较大年份的基本情况。纵向呈现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干部职工工资体系的发展历程,行长和部分科级干部工资发放标准。特别是收录了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雁北支行工资级别表,从文化程度、工作时间、职务级别等多方面反映了客观条件对工资级别的影响,以便与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领导工资进行横向比对参考。

工作安排部署部分,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分年度工作部署,涵盖货币发行及资金使用,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推动农村金融工作,内部印章变更,机构分设与撤销,解决营业所干部起伙,开展反对浪费厉行节约运动检查,参加省行工作会议情况汇报等。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在调控货币发行、促进辖区金融业稳步发展等方面的工作风貌和成就。

业务报告部分,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及1989年朔州建市后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分行、朔州中心支行部分年度业务报告,主要涉及金融支持重点工程建设、货币流通、现金使用、金融机构年检、所办实体经济脱钩、发行库改扩建、经济金融运行分析、金融稳定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发挥政策“窗口指导”职能,积极传导货币政策,履行货币流通、金融机构及内部监管职能的做法和成效。

工作总结部分,辑录1949—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各类总结。涉及办公室、人事、纪检监察、政工、党支部、信贷、储蓄、计划、会计、货币发行、稽核、保卫、农村合作金融监管等方面。对于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传承历史至关重要。

先进模范部分,编选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及1989年建市后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分行先进评选办法及部分先进模范事迹,兼具真实性和时代性,对发挥示范带动和榜样引领有积极作用。

附录展示了《朔州市金融志》书评,厚植了志书堪存堪鉴的史料和收藏价值,体现丛书前后呼应、经纬交织、逻辑严谨、浑然一体的完整体系架构。

历史是最好的“镜子”,《纪略》是传承朔州金融文化的“使者”。反复翻阅这份历史长卷,体会和感悟颇深的一点就是,该书具有厚重的历史带入感和超强的沉浸体验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从股站所、支行建制到分行、中心支行的机构沿革、分合轮回;不同时期的制度范本,人事任免、工资管理、模范评选,以及工作部署、业务报告和工作总结等,视角开阔,穿越时空;烙上了时代印记的党政公文行文方式、文字表述和表格资料的质的差异,以及方形、圆形不同印章规格、式样和篆、隶、楷书字体……历历在目,清晰可见,让亲历者回味无穷,也让后来人感叹不已。《纪略》留住了朔州金融历史的根脉,在观史察今中明知进退,在互鉴融通中历久弥新。不仅是编纂者的良好初衷和深邃考量,也是逐梦人砥砺前行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

述录前人的开拓 启迪来者的奋斗

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作为政治机关,70多年来,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履职担当,尽责有为,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提升金融管理服务,完成了历史与时代赋予的重大任务,为支撑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值得点赞!

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驻朔机构发展的部分历史切片,以一域局部缩影,较为全貌地映照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业发展波澜壮阔的雄宏画卷。管窥蠡测,可见一斑。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察往知来,资政育人。通过该书深化了对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历史演进的认识和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后人对前辈无限忠诚于党的金融事业的情感认知,也深化了对金融发展规律的整体把握,进一步增强了对金融业作为“国之大者”的认识,增进了坚守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的定力,提升了锤炼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历史主动,强化了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

正如编纂者所说,《纪略》的成书面世,让我们弄清楚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清楚驻朔人行人是干什么的,过去已经干了什么,弄清楚未来还要干什么,怎样干才能续写辉煌。记录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为我们朔州金融人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增添了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当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的疏忽,难免存在编纂中的瑕疵和缺憾。比如,“朔县人民银行”“雁北人民银行”“朔州市人民银行”提法不够规范;评议薪金制度中的“宜化”应为“宣化”,“才的标准”应为“才德标准”等;《附录》缺少标题,未能一目了然体现“目”的内容;部分标点符号用法不够准确;上册工作总结部分,收录中国人民银行朔县支行文稿应为30篇等,但仍在万分之一允许差错范围内,如再版时应加以更正;档案资料挖掘、整理不够全面细致深入,功夫下得仍显不够到位等。

以史为鉴,明智力行。在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上,赓续传承朔州金融人的优良传统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明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负韶华,踔厉奋发,不断开创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朔州金融人一直在努力!

[编辑: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