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钱龙)“绿水青山看山西”。在“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之际,8月14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举办“全国生态日暨礼敬护林员公益宣传启动仪式”。仪式上,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冠军就林草生态建设十大成效作了介绍。
成效一,五级林长联动发力赋能“林长治”。省林草局大力推行林长制,全省设立3.24万名林长,呈现出党政齐抓共管林草工作的良好态势。省级总林长围绕林草防火、森林覆盖率、林草资源保护、新时期三北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签发5个总林长令。省委、省政府将林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督查考核范围,省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激励基层林长履职尽责,省政府连续16次召开全省国土绿化现场推进会。
成效二,国土绿化提高美丽山西“含绿量”。省林草局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人工造林面积连续3年在全国位居前列,累计完成营造林近1700万亩,提前实现国土空间规划范围内可造林面积基本绿化。每年实施森林抚育100万亩、完成义务植树7000万株以上,以奖代补建设100个省级森林乡村,千方百计扩大生态空间。新时期三北工程建设强势启动,组织9市69县和7个省直林局编制《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努力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多山西林草贡献。
成效三,资源管护夯实自然本底“压舱石”。省林草局严防火灾,依托2606个林火视频监控、3617个视频卡口、4882座管护站、1162座瞭望塔、52073名护林员、113支9924人的防灭火队伍,构建起天空地“六位一体”监测和防灭火体系,4848.06公里防火应急道路稳步建设,牢牢守住了不发生重特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两条底线。严控虫害,科学实施林草有害生物防控,3年累计完成防治面积90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防治面积占90%以上,在周边省份均发生松材线虫和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形势下,我省始终保持了“零入侵”的良好态势。严格监管,以森林督查工作为抓手,构建“天上看、地下查、网上管”的森林资源监控体系,连续两年实现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面积“双下降”。
成效四,旖旎草原展示美丽山西“新颜值”。省林草局大力实施退化草原修复治理和亚高山草甸修复,累计安排种草改良任务200万亩,建成草种基地20处,沁源花坡和沁水示范牧场两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稳步开展,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01个百分点,沁水历山舜王坪亚高山草甸、阳城析城山圣王坪亚高山草甸、沁源花坡草原等十大最美草原成为“山西人的阿勒泰”。今年全国草种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省杨树林局召开,云西林场草种繁育基地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成效五,宝贵遗产守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省林草局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太行(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基础工作稳步开展,总面积3652.8万亩的272个自然保护地受到有效保护,临汾市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成功晋升国家重要湿地,实现我省“零”的突破。以持续实施华北豹保护、极小种群拯救工程为牵引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每年到运城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大天鹅达1.6万余只;旗舰物种华北豹种群数量在全国居于首位;褐马鸡由吕梁山北部的芦芽山、庞泉沟保护区一路南进至中条山区,成为真正的“省鸟”;玉带海雕、大鸨、遗鸥等珍稀鸟类频现民众视野,山西生物多样性“家谱”逐年丰富。
成效六,防沙治沙建设晋北绿色“新长城”。省林草局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持之以恒防沙治沙,“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治理94.38万亩,初步建起晋北古长城沿线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全省植被覆盖度小于30%的沙化土地只有15.09万亩,沙化土地植被盖度<10%的沙化土地面积仅有450多亩,近五年沙区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位列全省前列。
成效七,深化改革走出敢为人先“新路径”。省林草局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聚焦林改四问出台我省实施方案,梳理出十大行动九大机制102条实施路径,以省总林长令推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成为全国首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委托8个市实施省级权限内批次用地占用林地审核行政许可,下放临时占用草原审批权限,涉林草28个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申报要件、审查要点、办理时限、专家行为、并行办理、平台建设的标准化运行。今年以来675项申请全部在承诺期限内办结完成,同类事项办结时限平均较去年缩短3个工作日,尽最大努力跑出林草“快速度”,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总要求。
成效八,林草产业拓宽致富增收“财富路”。全省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955万亩,总产量达到217万吨,总产值达到149.75亿元,山西(吕梁)干果商贸平台正式运行。指导推动各市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立体化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530万亩,创建11个国家级示范基地。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历山、左权龙泉、太行洪谷等三处基地被国家部委评定为首批中国森林康养基地,将59个森林康养旅游打卡点串联成10条精品线路推向社会大众,2023年森林生态旅游总收入达23.54亿元,总人数达3472.09万人,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较2022年有大幅度增长。
成效九,科技驱动增强林草事业“新动能”。省林草局坚持科技兴林兴草,建成1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命名省级林草长期科研基地20个,打造常年服务在基层的1万多人的科技推广队伍。2020年—2024年期间共产出林草科技成果124项,先后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全国林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培育良种89个,仅红脂大小蠹综合管理技术规程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近3.9亿元,每年可挽回损失8100万元。坚持科技转化应用为最终目标,将149项地标汇编成册推广示范,累计实施中央推广示范项目105个,推广入库成果83个,每年培训林农和乡土专家2万多人次,努力推动林草适用技术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成效十,省直林局勇当推动转型“主力军”。省直林局管理体制全国独一无二,9大林局用占全省国土面积9.6%的林地面积,培育了全省28%的森林面积和46%森林蓄积。全省15%的自然保护地、超过33%的风景名胜区、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80%的野生动植物群落分布在此,是全省的生态高地、碳汇基地、景观圣地、自然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地。近年来省直林局立足转型发展新要求,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局地合作完成造林490余万亩,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担当;探索形成38种森林经营模式,在建设森林“四库”中树立标杆;挖掘资源富集潜力,从脱贫攻坚期的“一局联三县”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时期的“百场带千村”,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福祉,在践行“两山”理念中走在前列,成为新时代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美丽山西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先锋队、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