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添活力 农民增幸福
——我省扎实推动农村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我省农村各项改革顺势进行,点燃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孝义市崇文街道留义村的村民拿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的股权能抵押贷款;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的5000亩荒沟荒滩变成花果飘香的湿地公园,由村集体统一租给公司经营,村民能分到红利……
多年来,我省强化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抓重点、补短板,扎实推动农村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壮大提质集体经济,稳步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集体资产监测管理平台运行;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管理集体“三资”……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统筹五个振兴一起抓,全省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取得很大进展,2022年全省集体经济累计分红13.3亿元。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丰收时节,位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省道坪曲线沿线的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风景更美了,黄梨种植基地的棵棵果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大黄梨,纵横交错的乡间小路伸向梨园深处,迷人的秋景吸引着周边的人们前来打卡游玩。
近年来,铁炉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校地合作研发+全产业链融合”模式,持续擦亮“铁炉贡梨”金字招牌,让贡梨产业成为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杠杆”。当年,铁炉村集体通过整合上级补助资金260万元入股、集体土地280亩入股、经营管理入股等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其他社员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劳务生产得佣金、三产服务得现金”等多种渠道参与经营。合作社实行农资统一购买、种植技术统一培训、病虫害统一防治、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六统一”规范化管理,流转土地770余亩发展黄梨标准化种植,现已成为晋城市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梨种植基地。目前,该村贡梨产业产值突破17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2万余元,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使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美好。我省印发《关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的意见》,全面谋划推动,创新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融合、资产租赁、资金收益等路径模式,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6类支撑要素和4项保障机制。编制“1+1+15”的“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体系,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谋篇布局,使发展要素和发展主体进一步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各地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探索多样化发展路径和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社联合、产业联盟等发展模式;统筹整合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奖励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资金和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农村要素资源配置,让沉睡的资产资源动起来,真正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双赢”。太原市晋源区将全区所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纳入省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管理,已办理土地流转交易617宗3636.5亩,交易金额978万元。
宅基地改革稳慎推进
“真没想到,我家的闲置宅基地也能重新利用,以前可从来没想过。”平遥县洪善镇京陵村村民张伟说起改革的事,连声称赞。
扎实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试点。我省严格按照《山西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在摸清底数的同时进行制度探索,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省已全面摸清宅基地规模、布局、利用状况等信息,建立了基础信息数据库。在做好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前提下,分批分步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清徐、平遥、泽州3个试点县已全部完成宅基地专项和补充调查,并全部录入基础信息数据库。
在清徐县,积极完善农户资格权保障、使用权流转、有偿使用及收益分配、有偿退出等7项改革制度成果,重点探索农户以宅基地置换集中居住小区房屋的“以宅换房”模式。
在平遥县,完善宅基地审批监管、资格权认定、使用权流转、有偿使用等10项试行制度。初步形成了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权能的行使路径。泽州县在制定“1+10”制度体系基础上,出台《农村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拆除补助实施细则》,着重从宅基地流转、有偿退出发力,允许使用权人将宅基地作价入股或者以出租的形式流转给企业、项目。
3个试点县通过改革,破解了人地矛盾,盘活了闲置宅基地,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清徐县结合“多户一宅”“有户无宅”实际,探索“以宅换房”模式,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现有农村土地,并将未来新增农户的住宅需求一并考虑,破解人地矛盾。平遥县注重把“宅改”工作与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等工作统筹谋划,结合构建全域旅游实际,做到有效衔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截至2022年底,泽州县实施流转项目15个,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95.8亩。在宅基地三权分置、有偿退出、有偿使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多渠道经营为乡村注入活力
改革,是关键一招,如大树新生。
“我们村实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大家还能在企业打工。”让阳泉市平定县鹊山村村民没想到的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不仅让自己当上了“股东”,还让自己成了“工人”。2018年9月,鹊山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10月承接“平定县农业特色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项目,村集体与园区相关企业建立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合作机制,保证集体收入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已经引入家具生产企业和农业特色加工企业14家,累计投资1.2亿元,年产值1亿元,为当地百姓创造就业岗位400多个,安排本村劳动力100余人。2022年,村集体保底分红收入50万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村集体收入将稳定在300万元以上,村里的年分红将达到100万元以上。
农村通过各类改革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98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624亿元。
寿阳县南燕竹村位于矿区,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在煤矿打工或从事三产服务,四分之一村民由于年老原因无力耕种土地,集体资源闲置、廉价出租土地、代耕代种代收等现象普遍。该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将非承包耕地、林地、荒地及经营性资产等实行统一管理,向土地要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委托托管协议,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将8156亩农户承包耕地与643亩集体非承包耕地打包,托管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营,集中连片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2022年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3829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275元,增幅达18%。
乡宁县立足全县130个村的产业基础、地域特色和区位特点,通过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多项农村改革,分类推广“土地经营、资产承租、资金入股、特色产业、村企合作、旅游带动、抱团结对、自办企业、扶持保障、产业融合”十种“强村法”,全面增强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2022年全县13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5万元,收入20万元以上的达到66.9%,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振兴强村。管头镇樊家坪村综合运用资金入股、资产承租、土地经营等方法,深挖闲置资金、厂房、土地潜力,集体经济收入突破90万元。
征程万里风正劲,劈波斩浪启新程。让我们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乡亲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记者 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