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玉井镇党委书记刘国栋
按照山阴县委统一安排,有幸能够跟随山阴县委考察团赴江浙地区考察学习。在短短的7天时间内,我们奔赴江浙两省诸暨市枫桥镇、绍兴市杜黄新村、枫源村、安吉县余村、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武神潭村、江苏永联村、昆山市,通过实地参观、与当地干部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他们在基层治理、和美乡村、城市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以及创新方法。总的来说各具特色,成效显著,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基层治理上思路活、办法多。枫桥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深刻,一方面是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他们从“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再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蹚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辖29个村社7.5万余人的大镇,能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细化183项考核指标,倒逼干部转变作风,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的干事创业良好局面。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势头猛、体量大。“阳澄湖美,巴城蟹肥”。昆山市巴城镇坚持以蟹会友、以蟹兴文,以蟹招商、以蟹兴镇理念,依托阳澄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清丽的水质条件,让大闸蟹成为主导产业,同时通过“三个一百”致富工程,积极盘活经济存量,不仅富了村民“口袋”,而且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千强镇。
三是转型之路上方向对、举措实。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余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安吉县有名的工业村、污染严重村,他们依赖资源、粗放发展,这和玉井镇目前的情况相似。但是随着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资源逐渐减少,余村人痛定思痛,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开展村庄整治,转型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让生态环境变好了,也让集体经济变强了,光旅游营业额收入达3000多万元,是当之无愧的转型发展示范村,也是践行“两山”论的样板村。
一路走来,还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经验,比如武神潭村秉持“水韵清爽、留住乡愁”的理念,打造“水韵武城、蟹香人家”特色田园乡村产业品牌,推进村庄建设。同时通过创新“村干部-网格长-保洁员”闭环巡查模式、设立“红黑榜”等,开展村民自治。又如莫干山镇通过打好生态优势牌,走出一条“低碳环保,中西融合”的绿色城镇发展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考察的关键是学以致用、取长补短,开阔眼界,目的是让典型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下面,我就结合此次考察学习取得的收获,针对玉井镇下一步的发展谈几点想法:
一是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在综治工作上全力以赴。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考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矛盾纠纷是发展的“拦路虎”,稳定才是发展的“压舱石”。如果矛盾突出,那么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玉井镇目前的现状就是矛盾纠纷多、上访人员多,导致对外形象受损,对内影响镇域发展。因此要在做好综治工作上下功夫,我的想法是,要打破常规工作模式,实行“一体办公、协同作战”,让镇公安、综治、司法、国土、执法队等各驻镇单位全部入驻镇综治中心,发挥部门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构筑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堡垒。并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三种方式,开展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化解等服务,真正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同时要借鉴枫桥镇“四前”工作法,枫源村的“三上三下三公开”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玉井镇“五联”工作机制,即: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进一步提高全镇综治工作水平。
二是坚持把实绩作为“第一标尺”,在发展产业上积极作为。俗话说,有钱好办事。此次学习考察所到之处,生态美、民风淳,同时干部群众建设和美乡村的状态好、劲头足,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产业蓬勃发展,集体经济破千万。因此要在产业发展上见实效,按照“抱团+资产+资金+资源”发展模式和“1+N”发展模式,即:1个经济强村帮带多个经济薄弱村发展产业。首先,继续巩固完善东庄村藏香猪养殖基地和销售平台,扩大市场对接面,实现稳定收入,形成带动效应;其次,今年将延伸史家屯村“玉煌山”小杂粮加工产业链条,实施第三期小杂粮精加工项目,对产品进行提档升级,增加附加值。并与三品贡电商和三晋庄稼汉电商平台合作,进行线上销售。同时全力以赴打造艾草特色镇,今年将扩大“五叶艾草”种植规模,辐射吴家坪、康家兴村,推广种植2500亩,在此基础上实施二期艾绒加工项目,将艾草加工成艾绒,每吨纯收入近4000元左右,同步建设电商网络直播平台,扩大“玉艾”品牌知名度,计划6月份组织驻镇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干部去山西临汾、山东宁阳考察对接签订长期合作市场订单。最后,借鉴杜黄新村经验做法,盘活5个采煤沉陷搬迁村土地,与格盟光伏和国华能源合作,通过一地多用发展大棚果蔬、落地光伏等农光互补项目。
三是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转型发展上大胆探索。“寸土千滴烈士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玉井镇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镇内有山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120师358旅旧址、王老沟、水头村战斗遗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是玉井镇赓续血脉的红色基因,也是发展旅游的宝贵财富。因此要在发展红色旅游上做文章。下一步,将在借鉴嘉兴南湖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探索玉井镇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让玉井镇成为红色旅游热门打卡地和农旅融合样板镇。一方面通过“政府拨+企业投+银行贷”的方式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对镇内红色遗存进行“针灸式”提升改造,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打好红色旅游发展的“组合拳”。同时,成立玉井镇红色文化产业管理理事会,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进一步助推全镇转型发展跑出“加速度”。另一方面坚持红色为底、产业为基,按照“红色资源+传统文化+杂粮产业”模式,让无价的红色资源与有价的杂粮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创双赢,真正实现以红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为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作出玉井镇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