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朔州讯(记者 李一凡 通讯员 芦亚男、王艳霞、张一丽)近期朔州市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和挑战,也让老师和家长倍感压力。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帮助广大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戴好“心理口罩”,缓解因疫情引发的心理不适等急性心理状况,提高应对疫情的心理免疫力,科学应对,理性防控,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朔州市第四小学心理辅导室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全校师生提供了线上心理疏导服务,并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准备了一些心灵锦囊,助力大家保护好“心灵绿码”。
学生篇
赶走拖延症。居家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老师的监督,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作业拖拉问题,不到最后时刻不交作业,影响学习效率,也影响正常休息。因此,请大家正视拖延,努力解决。
细化你的学习计划。很多同学拖延是因为作业科目多,无从下手,因而一拖再拖。因此,可以尝试给自己罗列任务清单,将各科作业和学习任务进行细化,明确每天不同时间需要完成什么任务,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要求。
缓解焦虑。线上学习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烦恼和压力。担心自己作业写不完,担心网课效果不好,更担心其他同学比自己认真努力,如此种种,导致学生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
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你在上网课时,对某些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不要太担心,可以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以把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多与朋友家人聊天,分享自己的宅家趣事,也可以聊一聊自己上网课期间的感受及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互相倾诉,帮助彼此缓解焦虑。我们要更注重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独立、成熟的思维方式。
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是缓解焦虑的好方法。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适当的室内运动,通过运动,精神状态会得到提升,对提高学习效率也很有帮助。不妨与同学、家人一起来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因地制宜的运动项目。
养成自律。很多孩子也想自律,只是没有掌握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下面几招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懂得自律的学霸。
让学习有“仪式感”。生活需要“仪式感”,学习更需要“仪式感”。早睡早起,按平时上学的作息时间,将书桌整理干净,换掉睡衣,进行早读,制定每天的学习清单,让学习事半功倍。
提高课堂参与度。与老师、同学进行线上互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勤做笔记,让自己的大脑跟着课堂的思路走,这样就不容易走神了。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以课上主动发问,让网课一样收获满满。
提高自控力。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自控力,有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对话,澄清内心真实的想法,不妨多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激发出“我要做”的力量。
心怀感恩。如果你对积极心理学曾有过一些了解的话,可能会发现大部分研究者都在试图寻找使人类获得持久幸福的秘诀,而目前已经发现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常怀感恩之心”。无论生活有时看上去是多么艰难而令人挫败,如果你足够仔细,总能发现一些值得感激的事情。定期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可以帮助你积蓄能量,为将来可能遇见的打击做好准备。每天坚持做感恩日记,记录至少3件值得你感恩的事。感恩的习惯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会为什么而感恩,从而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明白生活中什么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可以舍弃的。心怀感恩,所遇皆温柔。拥有感恩的心,我们会更加爱这个世界,更加热爱生活。
养护身心。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足不出户的慢生活里,在琐碎生活之外,择一样艺术来怡悦身心,的确是一件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可以欣赏高雅艺术:逛网上博物馆,云旅游,看画册,听听经典音乐……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有美,品茶,培育绿植,家居收纳甚至烘焙。
美无声的滋养,不仅让我们的内在变得丰盈,也改变了我们对于事物的思维,最终化为创新独特的创造力,而这正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能力。
家长篇
疫情期间,家长们除了需要辛勤工作,还需要抽出时间督促孩子完成线上学习,压力较大,亲子冲突可能会增加,并表现在了自己的情绪态度上。家长们应避免把这些情绪“传染”给孩子,若您正处于这一状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在空闲时间,父母可以寻找与孩子共同感兴趣、能够互动的活动,给孩子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和孩子一起运动、阅读、看优秀影视作品、听音乐、做饭、学习,营造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
另外,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善于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认真倾听孩子表达,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遇到争吵,可以按下暂停键,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调节自己的情绪。在与孩子沟通交流前,家长们可以先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面对疫情的复杂态势,家长出现焦虑、担忧的情况是正常的,家长可以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获取各种积极信息来调节情绪,减缓焦虑。在这段战“疫”时光里,家长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规律的作息,给孩子树立起最好的战“疫”榜样。
接纳孩子的情绪。疫情期间,孩子们居家线上学习,不能和同伴在一起,负面情绪可能会持续累积、积压。请家长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
“三步”沟通法。换个角度想,居家学习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与孩子良好沟通的机会,营造了一段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时光。但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更不能采取暴力的打骂教育。家长需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多听孩子表达,以平和的心态与孩子沟通学习、生活内容。赞美孩子的进步之处,激发彼此的积极情绪;指出孩子当前不足之处;给孩子提出一个建议或希望,让孩子增强力量。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由于线下培训活动暂停,孩子线上课程增多,电子产品的使用率提高。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沟通商讨制定合理的使用公约,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具体包括上网时间(时长、时段)、内容的多元化、完成什么任务后可以玩等双方都认可的规则,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为孩子做出示范。
教师篇
封控居家给老师们的工作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段时间里,老师们既操持小家,也守护着一个班集体的大家。困难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他们以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最赤诚的心为孩子们架起通往成功的桥梁。居家线上办公,上直播课、在线批改作业、课后答疑、填写表格、疏导学生的情绪……每一位老师都在发光发热、尽职尽责,我们为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点赞!
高效平衡,关爱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出现恐惧、焦虑或者忧虑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的,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身出现的这些反应,不沉溺于负面情绪中,不陷入忙乱的事务中,不抗拒当下出现的各种问题。用积极心态协调好防疫期间的工作与家庭生活,运用恰当方式进行心理调适,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良好身体状态。
积极作为,传递正能量。医者医身,师者医心。身为教育者,我们承担的责任是用心灵引导心灵、引导下一代更好地成长。教师们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网络,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强化家国情怀、敬畏大自然,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根据要求,教师需要频繁联络学生家长上报相关信息,工作繁琐,但每一条发至群里的信息和上报材料,对于抗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积极发挥作用,是传播正能量的使者。
抓住机会,提升自己。老师们还可以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学习自我提升,这是一种挑战,也是提升的契机,更是积极作为。如此一来,焦虑的情绪也会得到有效缓解。一场灾难之后,可能更带给我们的是反思与成长。
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和学生联系频繁、接触密切的教师,要用自身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指导来陪伴学生。对有需要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安抚、指导,或向学校心理专业人员反映以获得专业支持。学习有关心理防护的知识,了解可以提供心理防护的机构信息,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特殊时期,特殊的方式,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成长。当前,我们每个人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是我们为这次战“疫”最大的助力。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调整自我,积极赋能,迎接“疫”后重逢的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