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朔州:寒食节捏“寒燕”传承民俗文化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文化

“卖寒燕儿喽、卖寒燕儿喽!大概一天能卖出四五十串。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没时间自己捏,家里有小孩儿的,多数会买上一串送给孩子。”卖“寒燕”的大娘一边售卖一边和记者说。

今年4月3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这几天在我市市区街头,随处可以看到一些大娘或大嫂提着一串串“寒燕”在街头叫卖,按“寒燕”的个数,5元、8元、10元一串儿,价格不等,市民们为了应景、讨喜,纷纷争相购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人们满怀希望开始新一年打算。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朔州素有捏“寒燕”迎春的习俗,这既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也寄托着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憧憬。

正在买“寒燕”的市民李霞女士告诉记者说:“小时候妈妈一到寒食节,就会捏‘寒燕’,蒸好后,再用线和高粱秆串起来,我视若艺术品一样,在墙角挂好久都舍不得吃。今天看到了就买了两串,让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的趣事,也想起了逝去多年的妈妈。”

近日,在市区一家非遗体验馆,记者看到面塑爱好者金蕊正和几个同伴在专心致志地捏“寒燕”。只见她们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好,一把梳子,一把剪刀,在她们手里运用自如。只见她们先捏出“寒燕”的脖子,再捏出它的嘴巴,头顶剪三四下,找准位置按上黑芝麻作眼睛,再用剪刀把燕尾和翅膀剪出来,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寒燕”就捏好了。经过揉、捏、搓、压、镶,一个个外形小巧、憨态可掬的“寒燕”就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中诞生了。有的头翘得高高的、有的尾巴短短的、有的嘴尖尖的、有的身体胖胖的,栩栩如生,像要飞起来似的。“寒燕”蒸好后,再在身体不同地方点缀着红点、绿点,用每节一二厘米的高粱秆间隔好串起来,寓意着节节高升。

据了解,我市相关部门或非遗传承人,为了把这些面塑、剪纸、布艺传统的手工艺传承下去,经常开展相关的培训和交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

“寒食节是我小时候最喜欢过的传统节日,特别有仪式感。我们双秀非遗体验馆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我们的面塑、布艺、钩编、剪纸等手工艺,传授给孩子们和手工爱好者,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增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非遗传承人李秀兰如是说。(记者 武跃林)

[编辑: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