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刑释人员教育管控中“第一道防线”作用,朔城区司法局立足司法职能实际,着力构建刑释人员家庭接纳、亲情感化、家庭修复格局,助力监狱教育改造,促进失足者重新融入社会。
“姑娘,听说不用去监狱,就可以用手机和我在监狱的儿子见面、说话,咱啥也不懂,麻烦你们帮我办一下,行吗?”
3月5日,来自朔城区北城街道办事处北关路社区一位年逾花甲的刘大爷来到北城司法所,司法所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边帮他申请远程视频,边跟他拉起了家常。刘大爷的儿子在阳泉某监狱服刑,自己年岁已高,去监狱探视实在是不方便,再加不会操作微信小程序,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刘大爷来到北城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核实身份信息后手把手帮他申请,提供申请—审核—确认一条龙服务,15日后,顺利实现了初次会见:
“孩子,你在监狱里面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要听政府的话,这里的工作人员真好,帮我预约......”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想回家!你们要好好照顾好自己,我一定好好改造,痛改前非,你们放心吧...... ”
在视频会见中,刘大爷和老伴泪眼婆娑,关切地询问儿子的身体状况和服刑表现,并叮嘱其认真反省所犯错误,积极接受改造。刘大爷儿子也关心家里的情况,询问父母的身体及妹妹的工作情况。
“谢谢你们!看到他一切都好我就放心了。”刘大爷的老伴紧紧握着干警的手说:“我流泪不是担心他,是感谢司法所、感谢社会对我们全家的帮助,我愧对你们啊!”
这些话语在北城司法所远程探访室里最常听到。年迈的老人、操劳的妻子、年幼的孩子的眼泪和思念让服刑人员充满了悔恨和自责。
刘大爷身后折射了无数个“特殊”家庭的无奈。远程视频会见构建了一座连接司法行政机关与监狱的沟通桥梁,为服刑人员家属克服了时间、空间和经济上的障碍,实现了亲属与服刑人员之间的“零成本”“面对面”交流。此外,它还让监狱中的服刑人员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以及家庭的温暖。通过家庭亲人的亲情感召,有助于服刑人员安心接受改造、早日回归社会,让爱不再遥远,真情感化唤醒迷失的人生。
一声声嘱托,一句句鼓励,一滴滴眼泪,让亲情之光照亮回归之路,为服刑人员积极接受改造,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家庭基础,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1年10月,朔城区司法局就率先完成14个基层司法所远程视频会见全覆盖,四年来,累计完成远程视频会见4686次,预计为特殊人群家庭节约会见“成本”约700余万元,充分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