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周昱丽)1月15日,山西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工作,深入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2024年,全省工信系统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纲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重点行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进,炼铁、炼钢先进产能占比分别提高3.8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焦炉煤气化产加工利用率提升至63.6%,在产水泥熟料企业按照省级标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体量持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消费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四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800亿元、2000亿元、1400亿元、1100亿元,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稳步迈进。未来产业企业矩阵体系雏形显现。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验收,氢能产业稳步壮大,量子信息和前沿材料坚持沿途下蛋,形成了一批先进技术、创新产品和产业化成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2025年全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工作要求,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凝心聚力实施“1139”制造业提质攻坚行动,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工信领域改革一个牵引,聚焦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一个主攻方向,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业并举”,大力实施“九大工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向好,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2025年山西工信系统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实施稳增长强工业工程,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建立监测调度、研判预警、挖潜增效、政策供给、惠企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切实发挥工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
实施转型项目攻坚工程,多措并举扩大工业投资。统筹推进产业转移、项目建设、资金引导,多措并举提高制造业投资规模、质量、效益,促进制造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为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添薪助力”。
实施产业转型筑基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统筹发展机制,坚持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新老并举,不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实施链群融合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锚定转型主攻方向,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构建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生态体系。
实施技术创新驱动工程,促进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按照“技术牵引、平台支撑、场景应用、产业落地”工作思路,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持续性。
实施数智赋能提升工程,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抢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注入新动能。
实施绿色发展提标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牢牢把握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向的政策取向,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绿色化转型。
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构建大中小企业发展雁阵。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梯度培育体系、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中小企业在数量质量、融通发展、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融资促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实施管理能力提质工程,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