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朔城区三中:多彩劳动课 实践促成长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教育

黄河新闻网朔州讯(记者 赵振华 通讯员 李湘君、杨秀丽)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朔城区第三中学创新形式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入脑入心、落于行动,让学生的身心在劳动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我为新书穿新衣

一甲班同学第一次给书本穿衣服,大家格外细心,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一步步仔细学:选好适合的包书皮、细心给书本穿上,最后压平,书本穿上了新衣服,真是又神气又整洁!课堂上,同学们了解了包书皮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包书皮的重要性,产生了劳动实践的兴趣。

我会自己叠衣服

叠衣服看似简单,但是能把生活中最简单的小事做好那就是不简单,一乙班劳动课上,同学们认真地一遍遍练习,把衣服摊开摆平整、拉好拉链、折好衣角……经过反复地练习,同学们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正确折叠衣服的技能,还锻炼了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性,同时他们的劳动自理能力也得到增强。

创意面塑、泥塑

一团面,一块泥,经过同学们的按搓揉捏,神奇地变成了造型各异的工艺品。

瞧,有美丽的花朵,有香甜的蛋糕,有灵巧的小鸟,有乖巧的松鼠,有笨重的乌龟,有调皮的松鼠,有悠闲的蜗牛,有灵活的壁虎,有柔软的小蛇,有开屏的孔雀,还有很多很多呢,真是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同学们感受着面塑、泥塑的独特魅力,亲手创造从面、泥到艺术品转变的奇迹。

我有一双灵巧的手

在老师的带领下,心灵手巧的同学们折纸、做沙包、做收纳盒、做笔筒。一张方正普通的彩纸,一块用旧的布料,一个废旧的塑料瓶……经过同学们精心裁剪,巧妙折叠,用心装饰,华丽转身,全新蜕变,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实用的日用品。

从生疏到熟练,再到美感追求,可以看出,在点滴劳动浸润中,孩子们已然不仅仅满足于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而有了更个性化的想法。他们开始想要用劳动创造出艺术、让劳动创造出美,这正是劳动带给孩子们的创造力。

巧手编织美好生活

编织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几根丝线,缠绕翻转,就能神奇地变成不同的造型。课堂上,同学们一边凝神观察老师的示范指导,一边动手编织,一条条彩线在手指翻飞间,变成了精美的花束、小挂饰等工艺品,一双双巧手编织着手工制作的乐趣,一根根线条勾勒着创造的快乐。

栽花种菜我能行

四甲班同学带来花籽,他们撒籽、埋土、浇水,等待一颗种子创造的奇迹。

二甲班同学就地取材,用豆子生出豆芽,完成了生命和时间共同创造的杰作。

六乙班同学你剥蒜,我拣香菜,他负责把香菜剪齐整,各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真是一幅忙碌热闹的画面!饱满白嫩的蒜头、绿茵茵的香菜段泡在水中,喜悦满足写在同学们脸上,他们都沉浸在幼苗飞速壮硕的期盼中,同时也享受着成果的丰足。

朔城区三中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劳动意识渗透、劳动技能展示、劳动手工艺品展示、家务劳动体验......让孩子们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深切地体会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

[编辑: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