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 vip.163.com

朔州教育大家谈:浅谈如何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朔城区第十小学教师高美荣。今天,我很荣幸用这样的方式与大家相约,共同走进班主任在线论坛,我想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我想大家在每天的工作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谁谁谁和谁谁谁又在打闹”!“谁谁谁先骂我的,然后另一个孩子就会反驳是他先打的我”等等。作为日常常态,我们有时要断“剪不断理还乱”的班级家务事,真的挺苦恼的。都说学校是个小社会,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很容易发生矛盾。而处理学生矛盾,是我们颇为头疼的事。这一点我在带的这个班级从一年级带到现在也是感触很深,毕竟这样的事情真的数不胜数。

作为教师,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是常态,处理好了,可以将学生矛盾降低到最小,甚至可以让两个闹矛盾的同学成为朋友;处理的不好,则有可能激化矛盾,使问题不断升级。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必学的一门艺术,是对我们情商和智商的终极考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呢?

一、正确把握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原则

我们要站在学生角度解决矛盾,将两个学生之间因矛盾而产生的戾气降到最低,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批评他们,强制他们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道歉。

在实践中,我们在解决学生之间矛盾常常都犯一个错误,就是独断专行,未弄清学生之间因为什么事而闹矛盾后,劈头盖脸将两个学生一顿狠批,命令他们认错或者道歉,写检讨等,但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因为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成熟度上来考虑问题的,谁对谁错是老师判断出来的,当我们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让学生认错时,多数情况下,学生们自己是想不通的,而且在情感上他们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气也不顺,这只能为下一次矛盾埋下隐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所以,我们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是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站在学生角度去解决矛盾,真正沉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委屈,让他们在诉说中得到老师的理解,得到老师的安慰和开导,让因矛盾所受的委屈及产生的戾气降到最低,这样学生才能想通,才能接受老师的劝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找到和平解决的方法。

二、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方法

首先,心平气和地倾听矛盾发生的原因,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之间绝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采取草率的态度,一遇见这样的事情就大发雷霆,而应耐心细致地寻找导致学生产生矛盾的起因,这是化解学生矛盾的前提。在寻找起因时,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有关情况,弄清引起矛盾的来龙去脉,既要了解学生的主观动机,又要正确把握事情发生的客观情况,真正掌握矛盾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要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去认识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采取适当措施化解学生间的矛盾,把问题处理得合情合理,使学生心悦诚服。否则,了解得片面,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同时,让产生矛盾的学生面对面的说出事情的起因,因为双方面对面,才能在辩解中找到矛盾的根源和事情的真相。在这一步中,我们只要心平气和的倾听即可,不要急于判断事件的对错。让学生的情绪在老师的倾听和质疑中得到最好的宣泄。

其次,对产生矛盾的双方分开劝导,深入探寻每个同学内心的想法和在此事上所受的委屈,一边安慰,一边指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找到自己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单独进行思想工作,才能有利于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倾听和思考问题所在,并在沟通中让学生放下戾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学生之间矛盾直至打架斗殴,往往不是因一件事情而引起,很多都是之前就会误会或过节,在问题的积累下才产生的矛盾升级,因此,将他们分开进行思想工作之余,才会追踪溯源,从根上揭开他们之间的心结。

再次,经过老师的心理疏导和矛盾解析,在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对方的真实想法后,能在老师的分析和劝导下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再让双方面对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指出对方哪种行为,哪句话是自己无法理解,同时对方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与沟通下,最终将矛盾化解。

最后,我们站在人生哲理的高度,给学生讲同学情谊,讲交友之道,讲胸怀、讲正气、讲宽容和谅解,让学生在解决此次矛盾中收获为人处世的道理,收获有担当,有胸怀,有远见的人生。

在双方能握手言和,互相谅解之后,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讲为人处世之道,讲遇到问题如何处理才不使自己受伤,才不使矛盾激化,告诉学生们处理问题不只有一条路,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使矛盾激化是最不能解决矛盾,而只有开诚布公的沟通,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

三、家庭配合是化解矛盾的辅助手段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既受到学校的教育,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妥善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矛盾,彻底消除他们之间的对立情绪,窒息可能再度复燃的隐患。除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外,还应该积极争取家庭的配合,调动家长和家庭的积极作用,利用其家庭环境和家庭力量的有利条件,启发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教育影响自己的子女,并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从而增强学生前进的力量和信心,提高育人的效果。当然,这种积极争取家庭配合的教育方式,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个性和特点等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因为学生一时出现矛盾就立刻找到家长,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一定的伤害。那些初次出现的矛盾且能够认识到错误的学生,教师一般不要过早采用这种方式。同时,我们在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时,务必要防止主观片面性和埋怨急躁情绪。告状式的家访务必杜绝。

主体来说,“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有时候并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而是情绪的积累,误会的产生,再加上言语过激的激化造成的。我们要采取妥善的方式,工作方法尽量人性化,细腻一些,以人为本,充分让学生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远远胜于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教育方式。要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承认矛盾的过错,善于改正过错,要尊重学生人格,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他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建和谐班级。

(本文作者系朔城区第十小学教师 高美荣)

[编辑: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