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3年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在晋祠博物馆启动。活动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旨在宣传我省古树名木重要价值和保护古树名木重大意义。
根据第二批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省现存古树名木10万余株,其中泽州的黄栌、原平的楸树、永济的麻栎、和顺的元宝槭和沁水的紫丁香5株古树获得“中国最美古树”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对4000余株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2019年,我省承担全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工作,把太原市作为首批试点市。2022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同时,我省还组建专家库,为全省古树名木普查、鉴定、复壮、病防等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今后,省林草局、省绿委办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好、保护好、挖掘好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科学、生态、景观价值,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一批古树名片和基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城乡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省林草局副局长杨冠军表示。
启动仪式上,为我省入选“双百”古树的6棵单株古树和3个古树群授牌,并授予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现场组织小朋友体验制作永生周柏画。(记者 张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