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朔州讯(实习记者 李一凡)都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明明前一秒还在哈哈大笑,可是后一秒却又崩溃大哭,而让他们情绪波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您是怎么应对的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情绪教养"。
什么是“情绪教养”?
“情绪教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的自我管理,产生情绪其实是每个人无意识的一种行为。不良的情绪就像是徘徊在我们大脑的灰色地带,而这个“情绪教养”就是我们形成完整人格的一个过程。
注重孩子“情绪教养”,稳定孩子人格的重要性。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
一,遗传影响人格,我们可知家长对于孩子的人格从一开始就有了影响。
二,生理因素影响人格,这其中包括生物化学水平以及大脑功能对其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影响人格,包括老师和周围群体对人格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影响人格,不同社会文化各具特点,形成共同的行为模式或规则传统,受此影响,大多数个体呈现某种共同人格特征,这就是所说的民族性。
五,家庭影响人格,家长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建立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人物,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而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或好或坏的影响。
生活中通常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家庭教育类型:
第一种叫支配型,在家里,家长处于支配地位,把孩子指挥得团团转。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格是消极的,缺乏自主性,表现出依赖和顺从。
第二种是干涉型,家长经常干涉孩子的自由,包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帽子,看什么书……任何事情家长都要去管,甚至有的家长还要去翻孩子的日记本,查孩子的书包等等,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患上抑郁。处在干涉型家庭的孩子特别敏感,神经质,时刻担心别人是不是在议论他,生活中也表现得幼稚,被动。
第三种是娇宠型,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的家庭。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任性,家长都要围着他转。这种孩子以后注定会任性、放肆,同时也很幼稚。
第四种是拒绝型,就是家长经常拒绝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要求,还是不合理的要求,总之家长经常都会给予否定。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对⼈对事非常冷淡,因为他长期得不到理解,脾气也非常暴躁,习惯靠武力去解决问题,因为家长教育他的方式就是这样的,不听话就揍⼀顿,所以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付别人。
第五种是放任型,这样的家长不关心孩子,让孩子自生自灭,家庭里面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亲情,没有沟通也没有联络。这种家庭里面容易出现攻击型的孩子,而且情绪不安定,冷酷自私。
第六种是专横型,就是家长非常霸道,⼀定要孩子听他的`。这种家庭里面的孩子表现出反抗、情绪不安定,依赖和服从。专横家庭出两种孩子:一种很反叛,也很危险;另一种窝囊,没有出息。
最后一种是民主型,民主型的家庭培养的孩子是合作型的,是独立的,是坦率的,是社交活跃的。因为民主家庭强调平等、尊重,孩子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懂得合作,有事情要跟父母商量,父母有事情也会跟孩子商量,父母也给孩子留够了成长的空间,包括决定事情的空间,使得孩子变得独立、坦率。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有表达的渠道。另外,民主家庭的孩子社交活跃,这类孩子能够和别人相处得好,比较善于交流,知道妥协,知道有事好商量。
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教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的情商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性“情绪教养”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第一、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并感受自己的情绪。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情绪崩溃的现象,是因为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的存在。出现情绪崩溃的孩子一般是过于依赖他人的。当外界出现变化时,孩子的情绪就会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波动,因为孩子并没有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情绪、也没有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更谈不上他们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恰恰相反,具有良好情绪教养的孩子不会缺乏安全感。在外界出现变化时,他们也不会感到慌乱,因为他们明白安全感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而不是等着别人给予自己安全感。
第二、能够帮助孩子理性看待问题,同时能高效解决问题。曾经有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一生当中有 30%的时间是会处于负情绪的状态,若没有良好的情绪教养,那么孩子的一生都会被负情绪牵着鼻子走,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若孩子已经具备良好的情绪教养,他们不但可以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还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遇到事情时也能够理智地对待。此外,孩子不会受到负情绪的影响,也能够保证自己在处理问题时集中大脑的注意力,从而快速又高效地解决问题。良好的情绪教养对于孩子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良好的情 绪教养能够引导着孩子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高效的解决问题,促进孩子养成自信且自立的习惯,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情绪教养的教育。
第三、保证高效学习,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研究显示: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教养"不高,这便意味着这个人没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那么他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在处理自身负面情绪上面。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过度沉迷于情绪中,他会缺乏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同理,正是处于一个打基础的年纪,孩子如果能够妥善地处理好自身的情绪,就更能够保证高效学习,进而能够慢慢地培养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减少"惰性"的产生,提高自我的底线。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个女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去购物,因为她总是控制不好自身的情绪,这造成了她过度消费、欠债的问题。面对新的问题,这个女子崩溃了,最终她选择了自杀。人总是会产生一种"自怜"的心理,一旦孩子陷入一种负面的情绪之中,他就在不知不觉之间放松了对于自己的要求,不断地降低自己的底线。"放松一下吧,我现在心情这么不好!""爸爸妈妈太坏了,我都这样不开心了,他们还要怪罪自己!""不行,我现在心情不好了,我要做点开心的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慢慢地产生更多的惰性,距离优秀的标准越来越远。
第五、自律自由,形成稳定的性格与人格。"情绪教养"给孩子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性格与人格,有了稳定的性格,孩子能够轻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动,进而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事实上,情绪多变正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现。"情绪教养"高的孩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就能够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而不是等待父母给予自己安全感。心理学家会认为,一个人的情绪稳定度往往会影响他在事业或其它领域的成功度。也就是说,情绪教养与情绪稳定度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影响。越早培养并提高情绪稳定度,就越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好处。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教养?
第一,父母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导师,如果父母平时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随便将脾气发泄在孩子或者他人身上,那么孩子就会有样学样,也会变得脾气比较暴躁,随便乱发脾气。因此在生活中,父母需要明白,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遇到烦心事,作为父母都要学会及时控制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随便发泄脾气,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平静自己的内心,调节好心中的怒火与委屈,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聊天或是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谨记:给孩子树立榜样真的很重要。
第二,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认识且接纳自己的情绪。孩子年纪还小,他们对于情绪的认识还不够完善,遇到事情之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崩溃的现象,出现情绪崩溃之后,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变得非常不自信,在这种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并告诉孩子有这种情绪是很正常的,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并且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明白负情绪也是他们人生中的一部分。
第三,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发泄自己的负情绪。在孩子正确认识且接纳自己的情绪之后,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式发泄自己的负情绪,可以让孩子采用唱歌的方式,或者带孩子出去外面散散心的方式帮助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
第四,帮助孩子找出他们负情绪的根源,并与孩子一起解决。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出现负情绪,每个负情绪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只有明白出现负情绪的原因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那么在孩子发泄完负情绪之后,家长可以与孩子慢慢交流沟通,引导孩子说出出现负情绪的原因。得知原因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且与孩子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家长可以采取让孩子做自我检讨,并让孩子客观正确地评价情绪崩溃的这种行为。在此过程中,家长可以理性地帮助孩子分析自我,进一步引导孩子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情绪崩溃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长不能将孩子的情绪不当回事,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情绪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教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自立、且高情商的孩子。
(本文作者系朔城区六小教师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