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349-2077222
广告电话:13103498383
邮箱:zbxcvv@vip.163.com

拆旧增绿 化茧成蝶让农村更具“颜值”和“品质”——朔城区蹚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

黄河新闻网 > 朔州频道 >  社会民生

黄河新闻网朔州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破旧宅院的拆除是基础,也是难点。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朔城区针对农村有碍观瞻的破房烂院、残垣断壁,注重“四个突出”,破难点、疏“堵点”,拆旧增绿、化茧成蝶,持续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档升级。

突出规划引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行稳致远。聚焦打造六郎山、紫金山、神女山三条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线,坚持规划先行、因村施策,实施“三线引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并聘请华东林业设计院和台湾谢英俊建筑事务所进行整体规划、全程指导,突出科学性、实效性、长远性,在去年建成20个高标准示范村、16个美丽宜居村、完成92个整治重点村的基础上,今年统筹疫情防控常态化,再次确立“每个乡镇打造2-3个高标准美丽示范村、重点整治村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示范带动、由线扩面,整体推动乡村风貌大提升。

突出整治重点,把拆除破旧宅院作为主攻点突破口。改变传统的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的做法,实施“三清三化三治理”,在“拆”字上下功夫,在闲置资源再利用上做文章。一是废弃宅院全清理。尊重群众意愿,对一些毫无修缮价值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破房烂院和残垣断壁全部进行拆除。拆前征求群众意见,派专人丈量四至、核定面积、按户建档,清理出的空地仍归户主所有;若户主愿意,还可原址建房。2019年以来,共拆除废弃院落1800余处、房屋6500余间,腾退空地面积55.2万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31.5万立方米。二是腾退空地再利用。属于村集体的,根据实际需要,建小广场、小游园;属于个人的,按照群众喜好,建小果园、小菜园,树苗由乡镇无偿提供,群众自己经营。目前,全区共建起农村小广场、小游园156个,小果园、小菜园332个,硬化道路、小广场16.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6.5万株。比如,贾庄乡薛家店村,在清理出的空地上已建成了杏园、枣园、玫瑰园,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三是历史遗存展风采。对古院落进行合理整修,尽量保持原有风貌。如化庄村的农家小院、利民村的“油坊”、峙庄村的村史馆,重新整修后,记忆中的美好乡愁愈发浓厚。对青钟村的昭君墓、前村的善阳桥、化庄村的烽火台、寇庄村的“十二连城”以及楼子坝村的“镖局文化馆”等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和开发,不仅延续了历史文脉,也成为了乡村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突出资源整合,多方筹措资金强化经费保障。积极探索建立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整合”、“撬动”、“开源”多措并举,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整合农业、水利、环保、林业、住建等部门的政策资金,并发动乡贤能人出资出力,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参与,多渠道筹集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连续两年,区财政每年纳入本级预算的资金3000万元,去年整合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社会资本以及农村“一事一议”资金4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经济下行情况下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

突出宣传发动,调动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召开动员会,区乡村三级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拆违治乱宣传,总动员、全覆盖。结合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季活动开展,依托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大喇叭等媒介,广泛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引导农户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整治过程中,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已建成的美丽示范村实地观摩,耳闻目睹整治村群众得到的实惠,真切感受整治村新风貌,触动思想观念大提升,变“阻挠拆”为“帮我拆”,变“旁观者”为“实施者”。着眼常治长效,在13个乡镇建设并启用13座垃圾中转站,并根据村子大小,在每个村组建了3-5人的保洁队伍,实行“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促进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新理念日渐内化于心、化风成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让群众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信心更满、动力更强。(朔州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编辑:张瑞晶]